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秋水茶苑 > 正文

《活着》是当代小说家余华的代表作,讲述了一个人及其周遭人们的生与死,唱响了一曲关于“活着”的朴质乐章。正如余华先生自己所说的,“《活着》讲述了生活与幸存”,而我们往往是自愿或被迫地生活着,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是那个“幸存者”。要想生存,就得忍受生命中的一切。或许,这才是真正的“活着”。

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,它借一位老农之口,用平实的语言,叙述了一个家庭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灾难,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新中国成立、大跃进时代、文革时代、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背景。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。

福贵从一个富贵子弟沦落为佃农,甚至连累了年老的爹娘和深爱自己妻子。他经历了战场、别离的考验,感受了生与死之间的痛苦。而只有经历了这样凄惨而又有自己小幸福的福贵,才能真正地算作是“活着”。之后,他的父母先后离世,亲子暴死,他本人正是在这样一连串的变故中成长,并学会了珍惜生命中的所有。当他眼见大地主被人们****,春生自杀,他又觉得庆幸和悲哀。凤霞和家珍的死去,让他彻底失去了身边最亲密的人。当二喜、苦根也被命运压折了腰杆,福贵真正的孤独一人了。

亲情,不是生命的全部。福贵从一个大逆不道的败家子,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,他能算得上是一个后天孝子了。但他看着父母亲人的死亡,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,他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活着——为了自己、为了远去亲人的寄托。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可毁伤”,我们的坚强与活着,才是对父母亲人最大的追思。

爱情,不是生命的全部。福贵在经历了生生死死、大喜大悲的种种之后,终于明白了珍惜眼前的道理。他重新认识到了家珍作为妻子对他的好,而他也带着歉疚、以一百分的爱意对待家珍。家珍离去,是含着满足的眼泪走的,福贵仍然站着、坚强的活着。

回头浪子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,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女婿、外孙等所有至亲至爱的人相继离去,他的心底其实在滴血、在哭泣,但他仍然奇迹般地一次次挺过来了,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。在风烛残年之际,依然快乐地与老牛为伴,没有一丝的沮丧。在他的脸上,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的艰辛,看不到他对世道人间的厌倦,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,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。

《活着》是一面人性的镜子,它让我们懂得了人为什么活着?“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,也不是来自于进攻,而是忍受,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,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、无聊和平庸。”“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”无论经历多少,我们只不过是在增加生命的厚度罢了,而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地活着,为了更加精彩的生命。

登顶珠峰,目前有 1 块垫脚石

  1. 瓷库
    沙发
    瓷库

    不错的文章

发表评论

gravatar